王文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副总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2010年取得正高级职称,先后从事金属材料研究、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熟悉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设计、制备、检测、验证全过程及冷、热加工工艺。带领团队完成了本单位涉密网络的建设,主持完成多项技改项目,先后组织完成了数百台(套)不同类型设备、仪器和软件的采购、安装、调试工作。
杨桂林,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驱动与传动装置、并联机器人、绳驱动机器人、全向移动机器人、模块化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 STS 项目、宁波市 2025 重大专项项目等20余项。已发表35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2本学术著作,获授权国内外专利100余件,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和技术编辑,作为大会主席组织过多场国际学术会议。获2014 年美国 R&D 100 奖、 2014 年“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银奖、 2015 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2018 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020 年中国好设计金奖、2021 年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2 年中国专利优秀奖以及 2022 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励;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8)以及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9)等荣誉。
俞建定,宁波大学教师 擅长电子技术及自动化,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现从事电路与通信、自动化,对自动控制、机器人控制方面尤为擅长。发表论文多篇,包括《基于图象特征与面向对象BP算法的边缘检测》,《基于EBP-OP算法与纹理特征的图象检索》、《RAM7的移植和游戏设计》等,曾获省教委三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过多项纵向、横向项目,发明专利5项
郑堤,1956年出生,工学博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曾任副院长,现已退休)浙江省优秀教师、宁波市科技创新推动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测控技术,制造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智能材料与结构,海洋机电装备等;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地方及企业科研与开发项目5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高校教材2部,其中一部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讲机械工程类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10余门,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40余名,合作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2名。
王战,1980年4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99级航天力学学士,2003级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硕士,航天领域高级工程师,现任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人工智能专家组组长、浙江航工智能科技集团副总经理/CTO。曾先后任职航天领域结构室主任、所数字化总师、集团信息化处副处长、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专家等职,具有12年国防高端装备总体研发及10余年跨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工作经历,在复杂装备研制、工业模型体系、系统建模仿真、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化工程、数字孪生、AI赋能新型工业化等领域具有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
面向AI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以装备及工艺为核心,充分借鉴航天、国防领域基于模型/数字孪生的装备数智化工程方法和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制造工艺知识模型及场景化的工艺AI算法,创新提出制造工艺AI模型技术路径,实践落地高端制造装备及产线单元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航工智能技术服务团队,以制造工艺AI模型为基础,为以高端制造装备研发与应用为核心的制造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自主可控平台、工业知识模型、软硬一体智能装备等产品与服务。
历经20年,深度参与某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及空间站、卫星、弹/箭等航天、国防装备数智化发展历程,为我国航天、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首次将航天、国防装备领域先进经验应用到宁波市高端制造装备领域,提出制造工艺AI模型技术路线,开创宁波市高端制造装备以数字孪生模型为核心的模型、算法、数据融合智能解决方案。